“心脏换血管瓣膜不再受牵连”心脏的主动脉根部如果长了血管瘤,或形成了夹层,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动手术,用人工血管替换患者血管的病变部分,但动脉根部相邻的一个重要部分——心脏瓣膜,当它没有病变或病变较轻时,在传统手术中也会被“无故牵连”,连同病变血管一并被置换掉。不过今后这个难题将会得到解决,一种名为“David手术”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用人工血管替换了病变的主动脉根部,也可住心脏瓣膜。彭先生今年刚45岁,日前他在南京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了“David手术”,医生不仅用人工血管成功替换了病变的主动脉根部,也保留了他的主动脉瓣膜,手术获得成功。据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李庆国介绍,这不仅意味着将彭先生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还让他今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李主任表示,主动脉夹层非常凶险,其中病变发生靠近主动脉根部的A型主动脉夹层尤甚,如果发病没有及时治疗,3天内的死亡率为50%,一周内的死亡率高达75%。由于人的心脏和主动脉相连,心脏跳动,将血液挤压出来,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如果主动脉的内膜破了,而流经这里的血液又不断冲击它,主动脉的血管壁内膜就会逐渐剥离、伤口扩展,血液“跑错路”,此处的主动脉内部就形成一个夹层,成为“假腔”。血液不断地充满“假腔”,就把血液的“正确道路”——真腔挡住了。这就是“主动脉夹层”,而手术则需要把这个病变部分去除,换上人工血管。链接知识传统手术中会受到“牵连”的部分就是主动脉瓣膜,它们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由3片瓣叶构成,作用相当于一扇“门”,心脏收缩时瓣叶开放,心脏舒张时瓣叶关闭,阻挡主动脉内的血流反流进左心室。有些患者瓣膜正常或病变较轻,但传统手术却“连根拔起”——将主动脉瓣膜一并置换为人工瓣膜。人工瓣膜分为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两种,机械瓣膜的病人将终生服用抗凝药,防止血栓;而生物瓣膜的最长寿命在15到20年间,许多中青年患者可能在若干年后还要接受二次手术。David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保留患者的主动脉瓣膜,用人工血管替换主动脉根部。术后经过3到6个月的抗凝治疗后休养,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不需要终身抗凝治疗且不用担心还有第二次手术的问题。David手术一般适用于主动脉根部瘤且瓣叶病变不太严重的患者,以及主动脉根部病变较轻、主动脉瓣叶正常的A型夹层病人。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