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房颤患者,医师最怕的莫过于继发脑卒中,后者极大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这种时候就需要依靠口服抗凝药。
以下是来自美国心脏病学会的Geoffrey博士总结出来的口服抗凝药(OAC)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八大要点:
1.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易发生卒中和死亡,而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可以显著地降低这种风险。
2.从四项关于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的关键性临床研究可发现,高达30%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有冠脉疾病。联合使用口服抗凝药和抗血小板类药物可显著增加大出血的风险。
a.对于非瓣膜性房颤合并稳定性冠脉疾病的患者,优先考虑单独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适用于所有的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b.对于行PCI治疗且服用口服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目标控制在TTR>70%,INR介于2.0~2.5)或者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c.外周血管病变合并非瓣膜性房颤与稳定性冠脉疾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治疗药物选择类似。非瓣膜性房颤消融术后常发现无症状的大脑病变(约有10%~15%),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确。3.如果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未得到足够剂量的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30天内临床血栓栓塞事件发病风险可达5%~7%,需采取心脏复律处理。
a.维生素K拮抗剂仍是NVAF患者心脏复律的标准治疗用药。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在某些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如缩短心脏复律的时间),但其他一些临床试验正在进一步探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b.当中断华法林并应用肝素桥接治疗时,可考虑选择达比加群、阿哌沙班或者利伐沙班等NOAC药物连续治疗。4.对于有植入人工瓣膜或者中-重度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不适合接受NOAC治疗,应采用维生素K拮抗剂。
a.患有其他瓣膜异常的患者(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功能不全和主动脉瓣狭窄)都可以安全使用NOAC(特别是阿哌沙班或者利伐沙班)或者维生素K拮抗剂。5.接受高质量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TTR>70%)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和出血的风险较小。
6.NVAF患者若只有1个卒中风险因素(除了年龄),卒中风险稍高。
a.对于仅有1个卒中风险因素的NVAF患者(除了年龄)而言,应在参考达比加群和阿哌沙班临床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使用口服抗凝药。7.非瓣膜性房颤一旦发生,即使只是阵发的,都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因此,一旦发现非瓣膜性房颤的迹象,就应考虑使用口服抗凝药来降低卒中风险。
a.非瓣膜性房颤的模式、发生频率或发生次数都不会影响口服抗凝药的选择。8.通常情况下,抗心律失常药物会影响维生素K拮抗剂的药物活性和代谢,但很少和NOAC发生相互作用。
a.对于正在服用维拉帕米的患者,应减少达比加群或依度沙班的剂量,但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不受影响。b.禁止同时服用达比加群和决奈达隆。正在服用决奈达隆的患者若需同时服用依度沙班,剂量应控制在30mg。长按并识别底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