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医院外三科许旭敏
“许医生,急诊收入院一位主动脉夹层病人,37床!”
来不及多想,我立马从值班室赶到病房,便看到程颖主任已经在37病床前指导护士开通静脉通路、吸氧和心电监护。
“中年男性,52岁,突发剧烈剑突下疼痛,伴腹痛、血压高,CTA提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我们要严格控制血压,稳定心率,镇静镇痛,完善术前准备,争取手术时间!”程主任说道。
寂静的病房里,只剩下监护仪滴答滴答的响声,大家都在争取着一分一秒的黄金抢救时间。
“我手上遇到很多这样的病人,治疗成功的有很多,但也有很多病人根本来不及手术就已经死掉了。”程主任对我说。
主动脉夹层就像定时炸弹,你永远无法想象它有多凶险。对于胸心血管外科医生来说,遇到它,就相当于要打一场硬战。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或中膜弹力纤维层病变,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形成真假腔的一种凶险疾病,属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易被误诊和漏诊。
据研究,主动脉夹层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每年6/10万,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年轻患者也有,但常见于妊娠期妇女和马凡氏综合征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大约70%-90%的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会出现突发的剧烈疼痛,典型者会有“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感。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人民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加上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原因,我国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极差,院外死亡率达25%;
发病24小时和48小时内病死率高达21%和50%,1周内病死率达60%~70%;
超过90%病人在一年内死亡。
因此,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影响。
获得性因素
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举重、遭受外伤或车祸引起突发扭转或减速导致的损伤、吸食成瘾性药物、医源性损伤、妊娠等。
其中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危险因素。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目标是预防夹层进展和致死性并发症,主要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以及药物保守治疗。开放手术目前仍然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主要针对升主动脉内膜撕裂处的血管置换和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的修补。
通过最佳药物治疗(Bestmedicaltreatment,BMT)控制血压、止痛是目前治疗无并发症的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要选择。针对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则推荐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治疗。
查看该患者的CTA报告,提示主动脉夹层StanfordB型,对于即将破裂或疼痛和血压无法控制的患者,我们随即制定了胸主动脉夹层腔内支架修复术(TEVAR术)治疗方案。
程主任立马联系医务科、介入科、麻醉科、ICU重症监护室,紧张而有序地做好一系列术前准备,势必要抢救这位患者的生命。
下午2点30分,程主任带领着专科团队,联合介入科、麻醉科等学科医护人员,一起为该患者施行了胸主动脉夹层腔内支架修复术。
术后把患者送至ICU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抢救患者的医疗团队)
术后第1天,患者能顺利拔除气管插管。
术后第2天,患者恢复良好,胸背部无疼痛不适,血压平稳,已经可以下床自行活动
(程颖主任与患者)
▽
年8月30日晚上10点,程主任再次于急诊科接诊一位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年轻男性,查看该患者CTA报告:主动脉弓至左侧髂总动脉广泛夹层,降主动脉瘤形成。
“此患者更年轻,病情更凶险,患者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已形成,这个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破裂,我们必须争取到手术时间。”程主任说道。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通过多学科合作,8月31日我们再次成功为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支架修复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修复术。现在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可自行进行功能锻炼
(手术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样病变)
(手术后:病灶消失)
专家提醒
1.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或者即使知道也不规律治疗,因此主动脉最先受到损害,所以控制好血压非常重要。
2.当主动脉夹层发作时,最显著症状为突发胸部或腹部深部急性疼痛或悸动,伴背部、臀部、腹股沟或腿部放射痛。当患者发现有以上症状时,应尽量保持镇定,保持坐姿,靠在椅背上,避免大幅度活动,及时拨打医院就诊。
目前,医院胸心血管疾病诊疗团队在程颖主任的带领下,已成功开展各项复杂胸部肿瘤以及心脏血管疾病微创治疗,在日后的学科建设当中,将注重多学科合作发展,充分突出中、西医治疗特点,使中医药更好发挥在重大心胸血管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广大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程颖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医学硕士
擅长:各种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心脏瓣膜替换/成形+Maze射频消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人工血管置换等心血管手术。对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严重胸部创伤救治等有丰富临床经验。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肌重塑以及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