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壁异常是复杂冠心病患者较常合并的主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升主动脉钙化、非钙化斑块、血肿等。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中,此类患者不仅近段吻合口的吻合较为困难,而且钳夹升主动脉壁有可能导致脑梗塞、升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可以避免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钳夹升主动脉,可有效降低脑血管意外、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近年来,上海交通的大医院心胸外科梅举教授及其团队,根据升主动脉壁异常患者的不同特点和术中情况,对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进行了改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今年在沈阳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年会(CSTCVS),梅举教授作了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改良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
年01月至年12月,我们团队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改良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治疗升主动脉壁异常患者例,男85例,女32例,年龄55~83岁。
改良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主要包括:
(1)乳内动脉-桡动脉或大隐静脉Y型复合桥血管技术;
(2)双侧乳内动脉技术;
(3)降主动脉-桡动脉或大隐静脉技术;
(4)头臂干-桡动脉或大隐静脉技术。
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应用超声心动图或CTA解主动脉及头臂干管壁情况,并检查左心功能、肾肺功能、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情况。结合患者术前检查资料及术中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合理、适宜的改良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全组患者均顺利应用改良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
改良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应用情况:
(1)乳内动脉-桡动脉或大隐静脉Y型复合桥血管技术68例;
(2)双侧乳内动脉技术12例;
(3)降主动脉-桡动脉或大隐静脉技术26例;
(4)头臂干-桡动脉或大隐静脉技术11例。
术中流量测定显示各支桥血管流量满意(13ml/min~ml/min);桥血管搏动指数满意(1.2~4.6)。术后随访6~78月,全组生存率98.25%,桥血管远端吻合口通畅率97.86%,治疗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对于升主动脉壁存在异常的复杂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合理的选择改良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围术期脑梗塞、升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且可以获得满意的冠脉再血管化效果。
往期精彩回顾心胸外科医生怎样看《舌尖上的中国3》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还有得治吗?
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先生辞世,给我们敲响冠心病的警钟
肺结节需要做PET-CT检查吗?
肺癌手术更微创——不开刀“冻死”肺部肿瘤
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胸外科门诊一览表
欢迎新老朋友,长按下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