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护理 >> CMIT冠脉CTA读片轻松上

CMIT冠脉CTA读片轻松上

 

冠脉CTA在临床开展已经十分广泛,心内科医生看冠脉CTA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CMIT第二季“核心技能篇”第2期,特邀四位知名影像学专家,从判读起源与走行、判断冠脉病变、判读探针影像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

冠脉CTA读片

如何理解各类影像的价值?

讲者:医院刘辉

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包括:(1)有无解剖学发育异常:起源、走行及终止;(2)有无解剖学上有意义狭窄;(3)有无功能学上有意义狭窄;(4)有无斑块及高危斑块;(5)有无心肌缺血、梗死。总之,即管腔、管壁及心肌。

评价管腔的方法有:CAG及其FFR、CTA及其FFR、MRA。评价管壁的方法有:CTA、MRA、IVUS、OCT。评价心肌的方法有:CT灌注、MR灌注、PTE/SPECT、ECHO灌注。

1.冠脉CTA

特点:(1)无创,对冠脉及心脏解剖结构显示较好。可以评估冠脉狭窄程度,评价支架置入及CABG术后效果,以及进行斑块检出、特征表征和量化。(2)CTA阴性预测值较高,达到99%以上。因此,CTA可称为“冠脉造影看门人”。

需要注意的是CTA不能评价的情况,例如:支架伪影、弥漫性钙化等。文献报道,CTA对支架内再狭窄检测敏感性为54%~83%。直径<3.0mm支架,约50%无法评估;直径>3.0mm支架,约20%无法评估。

图1前降支中度狭窄,CTA和冠脉造影具有一致性

图2冠脉CTA-支架及CABG术后随访:左、中:支架内轻度狭窄、内膜增生;右:搭桥术后吻合口轻度狭窄

图3CTA评价斑块分布、斑块性质、狭窄程度,左:闭塞病变,长段非钙化斑块;右上:混合斑块;右下:点状钙化

图4高危斑块,A:正性重构;B:低密度斑块(<30HU);C:餐巾环征;D:点状钙化

图5CTA不能评价的情况,左:支架伪影;右:弥漫性钙化

图6CTP如果负荷出现灌注缺损,静息没有灌注缺损,延迟扫描没有强化,说明是可逆性损伤;如果负荷出现灌注缺损,静息同样部位出现灌注缺损,延迟扫描出现延迟强化,说明是梗死心肌

2.冠脉MRA成像

冠脉MRA诊断CAD总体准确性为7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72%。阴性预测值NPV达88%。但在临床应用中,冠脉MRA成像难度大,结果可重复性欠佳。

病例1MRperfusion和LGE显示心肌缺血及梗死具有独特价值

58岁男性,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30小时DSA冠状动脉未见狭窄,远段血流均为TIMI3级

CMR显示右冠状动脉供血区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梗死心肌的检出:SPECT及CMR均可检出透壁心肌梗死;CMR检出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约50%被SPECT漏诊。

图6

讲者认为,(1)CTA是冠状动脉成像首先的检查方法。无创、阴性预测值非常高,可以称为“冠脉造影的看门人”。尤其随着CT-FFR以及CTP的快速推进和发展,还可以起到治疗决策的作用。(2)对于核医学检查,医院都没办法使用到。(3)MRI具有独特诊断价值。对于开口异常患者、川崎病患儿、心肌梗死患者是否有缺血等,MRI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4)CAG、IVUS及OCT在治疗决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

冠脉CTA读片

如何判断起源与走行?

讲者:中医院侯志辉

一、起源与走行异常

1.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分为:(1)异常起源于对侧冠状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左主干或前降支起源于右冠状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窦或右冠状动脉;(2)异常起源于无冠状窦:左主干起源于无冠状窦、右冠状动起源于无冠状窦、回旋支起源于无冠状窦;(3)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或正常冠状动脉窦周围:左主干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或左冠状动脉窦周围、右冠状动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或右冠状动脉窦周围、左主干及右冠同时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或原冠状窦周围;(4)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左主干异常起源于肺动脉;(5)回旋支异常起源于对角支。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左主干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或左冠状动脉窦周围、右冠状动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或右冠状动脉窦周围发生率较高。

图1左: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绕向右室流出道前方;中: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走行于右室流出道和主动脉根部之间;右:回旋支起自右冠状窦

病例岁男性,心前区不适、疼痛半年余,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窦上方升主动脉

病例2女性24岁,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左主干起自主肺动脉右侧壁;右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扩张迂曲,并发出大量侧支与前降支、回旋支交通

2.走行异常

包括:右室流出道前方走行、主动脉与右室流出道或肺动脉支架走行、主动脉后走行、心脏后方走行。其中,主动脉与右室流出道或肺动脉支架走行占绝大多数。

病例岁男性,运动后晕厥。肌钙蛋白升高,临床疑诊急性心肌炎

3.开口异常

冠状动脉开口数目异常分为:单支冠状动脉、圆锥支单独开口于右冠状窦、左主干缺失-前降支与回旋支双开口。其中,单支冠状动脉分为:(1)LiptonⅠ型:单支冠脉远段延续为对侧冠脉的较大分支;(2)LiptonⅡ型:单支冠脉自左或右冠状窦发出后,即有较大分支经大动脉根部至对侧正常冠脉分布区;(3)LiptonⅢ型:单支冠状动脉起于右冠状窦,回旋支及前降支分别经主动脉后方及前方走行。

图2左:单冠状动脉-LiptonI型;右:单冠状动脉-LiptonII型

图3左主干缺失-前降支与回旋支双开口

4.终点异常

即冠状动脉瘘,包括冠状动脉-右心房瘘、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冠状动脉-左心房瘘、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瘘、冠状动脉-上腔静脉瘘。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占绝大多数。

病例岁女性,反复活动后胸闷不适5月,右冠状动脉明显增粗迂曲,管径约11~25mm,末端瘘入左室侧后壁,瘘口直径约11mm,左心室明显增大

二、影像学优选应用与预后

冠脉异常的解剖学高危特征:裂隙样开口、开口角度过小、近段血管狭窄、主动脉壁内走行、主-肺动脉间走行。

冠脉异常的生理学高危特征: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瘢痕)。

总之,对于冠脉异常的解剖学高危特征,CTA和CMR具有优势,但是CTA的普及率更高。对于主动脉壁内走行,IVUS及OCT性能最好,优于CTA和CMR;对于心肌缺血、心肌瘢痕,CMR效果最好。(见表1)

表1

方唯一、郑敏文、贾辛未、赵波、支爱华、刘辉以及北京、南阳两个分会场专家讨论交流

整理:郭淑娟

审阅:艾辉

监制:蔡莉

CMIT

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学术交流活动的新形式,进一步提升会议效果,第六届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CMIT)将于6月至9月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主会场与分会场同步、会议平台与直播平台互通”的新模式,采用“多方联合举办、多点视频连线、多维场景切换、多种会议形式应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方式,将大会原有的三天学术活动“化整为零”分为四个会议季,每个会议季为期一个月,当月每周三下午进行为时半天的学术会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dwh/14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