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动脉根部病变治疗专科医院 >> 主动脉根部病变诊断 >> 干货关于动脉硬化,你应该知道这些

干货关于动脉硬化,你应该知道这些

 

全世界每年的死亡人口中,约有1/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基础。

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

?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血脂异常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与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动脉硬化家族史者;?吸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的人群;?饮食缺少蔬菜水果、高脂饮食的人群;?腹型肥胖、缺少运动的人群。

动脉硬化就像血管生了锈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心病和脑血栓是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动脉硬化就像水管生了锈,其结果是管腔越来越窄。如果就会造成很严重的不良后果。?动脉遍布全身,动脉硬化也是全身性的。如果心脏冠状动脉堵了,心肌缺血可以导致心肌梗死;脑动脉堵了,可以导致中风;肾动脉堵了,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腿动脉堵了,走一段路腿就会痛,甚至可导致肢体坏死。

警惕动脉硬化的发生信号

由于动脉硬化病变进展缓慢,初期没有症状,病情的发展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才出现临床症状,所以要警惕动脉硬化的信号:?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晕、头痛、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视物昏花、视力降低;?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蛋白尿;?肢体麻木、疼痛、冷感、跛行。

需深度检查的项目

若检查发现动脉硬化,需要进一步做如下检查:?血压、血糖、血脂检查;?冠心病相关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等;?脑动脉硬化相关检查: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肾功能损害和肾脏疾病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检查等;?周围血管动脉硬化相关检查:节段性动脉血压测量、多普勒超声、X线片、动脉造影等;?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血管病变进行早期预测。

动脉硬化的预防

?戒烟,同时避免接触环境中的二手烟;?少饮酒,少吃盐,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规律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维持体重指数(BMI)在18?24mg/kg2;?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血管病变进行早期预测。

糖尿病人要小心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不同的部位时会有不同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症状;发生在冠状动脉时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心力衰竭;在脑部主要表现为脑缺血和脑卒中;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那么在下肢动脉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和下肢坏疽(干性和湿性)。这些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多见,糖尿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抵抗症有密切的关系。糖尿病病人心脑血管病为非糖尿病病人的2~4倍,例如在2型糖尿病病人,糖耐量低减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在糖耐量正常的情况下,其心脏病的发生率为6.3%,而在糖耐量低减或II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病率要提高到23.6%和29.5%。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不正常和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改变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患者的血糖增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就会增加,但是糖耐量正常的人,其已经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年龄比较早,发生部位较多,病变程度较重,所以它的危害性也比较大。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生机制糖尿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包括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着、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脂质粘着、斑块形成及最后血栓形成。具体有:?长期高血脂水平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可引起血清甘油三酯的升高而形成高脂血症,从而促进动脉硬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分泌异常被认为是引起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动脉壁的酸性粘多糖代谢异常时,出现不全硫酸性粘多糖合成增加,使血浆脂蛋白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山梨醇代谢增快时,血浆脂蛋白容易渗入缺氧的动脉血管壁,引起动脉硬化。凝血机制异常亦是糖尿病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血小板与胶原纤维的粘着,而生长激素又促进了血小板的聚集,于是粘着性提高,脂质增多,斑块形成,最后导致动脉硬化。?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高血压,均易发生血管退行性病变而促使动脉硬化。由此可见,糖尿病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还是很高的,糖尿病人要对这个病有所了解,及早防治。

拓展更多

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区别

什么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

提到动脉硬化大家不要紧张,因为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有部分人是从青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慢慢在硬化了,绝大多数人是从30岁以后出现或轻或重的动脉硬化。

就像随着年龄增长,人会慢慢长皱纹、长白头发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自然生理的一个过程。

一般的动脉硬化不会有任何症状,就好像你在马路上开车,注意力集中,遵守交通规则,车及时保养的话,那么出车祸的概率就很小。

但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不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等疾病或不良习惯的话,那将会加重动脉硬化,严重动脉硬化当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就好像你开车的时候打电话、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交通规则或者车辆制动不灵敏等,那么这些缺点和陋习就会增加出车祸的风险。

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不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等疾病或不良习惯的话,即使随着年龄增加,他的动脉也会逐渐硬化,但这是自然生理的过程,不会有任何症状,硬化的动脉更不会影响到他的生活。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出现动脉硬化的情况,大家不要紧张,坦然面对,这是自然生理的过程。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可不是什么好事了,仅仅多了两个字,但是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类物质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都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这些脂类物质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一种像粥一样的组织。

高血脂及烟中的尼古丁会破坏血管内膜,就像危险分子一样,潜伏到血管内膜下面,然后再给自己盖一层包膜,随时潜伏着,等待时机。

危险分子多了,血管就会呈现出像粥一样的组织附着在血管壁上,就好像我们脸上起的粉刺疙瘩,外面是一层皮肤,一挤压就会出现白白的东西。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内膜完整、Q弹的血管中流淌时,流速基本是恒定的,而且血液也是层流的,同时血液中存在凝血和抗凝血机制,这两种机制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所以,血液在血管中是不慌、不乱、不堵、不挤的流淌状态。

但是,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这个平衡已经就开始打破了,血管腔越来越狭窄,狭窄到一定程度时,血液流通的渠道彻底被堵塞了。

如果被堵塞的这根血管是心脏器官上的某根血管,就会发生心肌梗塞,如果是大脑组织的血管,就会发生脑梗。如果是其他脏器的血管,相应的脏器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

如何发现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呢?

CT或者动脉造影可以判断动脉是否硬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当然,如果您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还是不建议做这两项检查,毕竟CT和造影对身体是有损害的。

如果您出现胸闷、头痛、头晕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如果做CT或者动脉造影的话是可以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的。

发现动脉硬化其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绝大多数人动脉硬化没有任何症状,一般不痛医院,很多朋友虽然动脉已经逐渐硬化,尤其是30岁以后的人群,但他们依然正常生活,没有什么不适。

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也许您没有办法做到预防动脉硬化,但是完全可以做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一:合理饮食,控制脂类食物摄入过多

血脂大家庭中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都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而哪些食物属于脂类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呢?

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大多数动物性食物脂类含量比较高,比如:猪肉、牛肉、猪肝、鸭肝、河虾、猪肾等。

高血脂患者还少吃或不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浓肉汤、鱼子、蟹黄、油饼、油条、烧饼、炸鸡、汉堡、烤肉、烤鱼等,这些食物热量较高,经常摄入容易引起血脂升高。

可以吃一些粗粮,比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等,还可以吃一些应季的水果蔬菜。

总之:身体在消化肉食时消耗的能量比较高,而消化粗粮、蔬菜和水果是消耗的能量比较小,俗话说:“人在吃饭,饭也在吃人”。

二:科学运动,增加机体消耗

当今社会处于工业时代、网络时代,比以往农耕社会的生活模式有极大的变化,变得以静坐及脑力活动为主了,大多数人体力活动比较少。

而且社会节奏比较快,许多人空喊了“我要健身”“我要运动”口号而无法长期坚持有效的运动锻炼。因此,在吃进去多,消耗又少的情况下,血脂升高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运动是件奢侈的事,但如果有时间,我们还是要坚持运动,运动会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能够消耗身体内沉积的垃圾。

三: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降血脂药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就是让血不要快速凝固的,让血稀一些,不容易凝固。这样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减少血栓形成的结果就是预防心肌梗死、预防脑梗死!

他汀类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其作用原理是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泌。同时他汀还有抗炎、稳定斑块、防止血管内斑块破裂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一方面和血管垃圾堆积有关系,另一方面和血管内壁的炎症反应有关系。而他汀不能能够延缓这些血管垃圾的形成,同时还能够抗炎,稳定这些斑块。

四:戒烟限酒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高得多,烟中的尼古丁无时无刻损害着血管内皮,吸烟会增加血液粘稠度,所以吸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吸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

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

小量饮酒有益,但是大量饮酒对身体有害。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能否饮酒还需听从医生的建议,如果因为身体原因,需要禁酒,为了咱自己的身体,最好做到滴酒不沾。

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有本质的区别,动脉硬化没有办法做到预防,因为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但是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做到预防,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规律遵医嘱服药就可以做到有效预防。

谣言不可信

1

吃洋葱、香菇…软化血管?

多老年人坚信通过食物可以软化血管,比如洋葱、木耳、茄子、生姜、大蒜、西红柿、香菇、山楂等等。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些食物都是植物类食物,符合饮食健康的原则,不过是否有软化血管的功效,目前可没有科学依据。

医生提醒:

如果只想通过饮食来软化血管,而拒绝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治疗,可能会加重血脂紊乱,对老年人来说是很危险的行为!

2

喝红酒,可以软化血管?

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该物质对降血脂有一定作用。但前提是需要摄入一定的量才行,而红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少的可怜,每天一杯红酒根本达不到目的。

医生提醒: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摄入的酒精无论多少,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所以为了软化血管而喝红酒,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3

喝醋,可以软化血管?

说喝醋软化血管,纯属大家的揣测。

硬化的动脉斑块主要由钙和脂肪组成,如果将钙浸泡在醋中,的确可以溶解钙。但人体有强大的机制调节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因为喝醋就让血液变成酸性的。而且,如果血液真变成酸性,对人是有害甚至致命的。

医生提醒:

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空腹摄入大量食醋,乙酸会腐蚀消化道,灼伤胃黏膜和食道导致溃疡,引起剧烈疼痛。

真相只有一个血管老化只能延缓,不能逆转!

我们常把血管比做水管,水管时间长了会老化、变硬变脆。而我们的血管也会「动脉硬化」。

说了这么多,也许您会问了,那我怎么做才能真正「软化血管」呢?

其实,血管一旦老化、硬化,就很难再回到年轻时的「柔软」状态。我们能做的就是「延缓血管老化」。

因为动脉硬化就像人的皮肤皱纹,是岁月打下的烙印,只能延缓不能逆转。每个人的血管都会发生动脉硬化,都会出现斑块,就像人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而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通过通过一些方法比如,控制血脂、血压,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来延缓血管的老化、硬化。

来源:人卫健康、大象心健康

编辑:中外药事服务崔艳婷张迎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mkb.com/ways/14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