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同时,冠脉造影亦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期间,医院心内科的于雪教授详细讲解了规范化冠脉造影的标准操作流程。
穿刺前准备冠脉造影的规范化操作流程,主要有准备工作(准备手术台、系统连接)、穿刺进鞘及冠脉造影投照体位等三大方面。
准备手术台(备台):主要包括穿刺设备、连接系统、造影导管和导丝的准备。需注意,造影导管、导丝一定要用肝素盐水进行冲洗。“备台”完成后进行系统连接:系统连接是操作中重要的一环。“三联三通”是较常用连接设备,其近端一般接延长导管,后与冠脉造影导管相连接;远端与三环注射器相连接;三个通道接压力监测管、肝素水、造影剂。需注意,所有连接设备中不能有任何气泡,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排气。
图1.“三联三通”穿刺操作、置管“穿刺”点定位:经典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
以腹股沟韧带为标志,其中点下方2-3cm作为“穿刺点”;皮肤皱褶不能作为腹股沟韧带位置的体表标志,肥胖者皱褶低于韧带解剖位置,消瘦者则反之,易导致穿刺位点过低或过高。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走行表浅,容易触及,穿刺较为简单,是目前较常用的穿刺方法。需注意几点事项:用三指定位法,选取桡动脉走行较平直段(腕横纹近心端2cm左右),以食指为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表皮浸润麻醉,麻药量不要太大,1ml左右即可,以免皮丘太大影响穿刺时搏动感变弱或搏动弥散;穿刺成功后可鞘管内注射少许硝酸甘油或地尔硫卓,预防出现桡动脉痉挛。
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器械选择主要包括:“开放针”系统、“闭合针”系统,各有利弊。前者可不穿破对侧血管壁、行多次穿刺;金属导丝操控性良好、较易调节;但劣势为:需要切开皮肤;导丝多为线圈式金属导丝。后者不需要切开皮肤;导丝多为亲水涂层导丝,少数金属导丝,易通过穿刺鞘进入血管内。但缺点是多穿破对侧血管壁。冠脉造影流程及导管选择穿刺成功后,开始进行冠脉造影。造影流程中需注意几点:
超滑导丝(非亲水导丝)在体外送入造影导管,进入鞘管;导丝永远走在导管前面,时刻透视追随导丝头端走向;造影导管连同钢丝推送至主动脉窦底,固定造影钢丝,沿导丝推送造影导管至升主动脉根部,撤出造影导丝;
连接“三联三通”后第一个动作是“看压力”,压力正常时,回抽导管内气泡,见到回血后再注入造影剂填充导管,初步冒烟看导管口位置。
造影导管的选择:
(一)非左右共用造影导管
Cordis造影导管是目前应用时间最久、最广泛的导管;
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分开使用,安全性高、易操作;造影导管一般外径6F,长度cm,注射压15psi,左冠JL4.0/3.5、右冠JR4.0;具有扭控性:连接体内外,具有1:1的扭矩;具有抗折性:通过迂曲血管,始终保持导管内径一致,便于造影剂匀速流过,显像效果好。(二)左右共用造影导管可节省更换导管的时间、步骤,提高造影的效率;左右共用造影导管由于设计上需要兼顾左冠和右冠的特点,因此必须在操控性和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对于经验不足的术者,可能会造成冠脉损伤、痉挛等情况。冠脉造影投照体位规范常用的投照角度:RAO:右前斜位,增强器在患者的右上方;
LAO:左前斜位,增强器在患者的左上方;
CRA:头位,增强器靠近患者的头部;
CAU:足位,增强器靠近患者的足部;
AP:正位,增强器直接正对患者的胸骨;
LAT:侧位,增强器在患者的侧面。
LAO60°时,投照从心尖穿过,为心脏的正面观;此时,左右心室分开(屏幕左、右方分为右心室、左心室),脊柱在屏幕/心脏右侧;
RAO30°时,投照垂直通过心脏的长轴,为心脏的侧面观;此时,房室分开(左右心房重叠在屏幕的左侧),脊柱在屏幕左侧。(图2)图2.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规范(LAO60°、RAO30°)左冠状动脉造影标准投照体位一般有6个:每位术者习惯不同,一般从正足位(APCAU)开始,球管逆时针旋转一周,最后终止于右前斜足位(RAOCAU)。第一个体位往往能充分暴露左主干,保证造影的安全性。足位:AP+CAU25°,主要观察LM、LAD、LCX开口及近端,LCX体部、OM开口;蜘蛛位:LAO45°+CAU30°,主要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及体部;左前斜头位:LAO45°+CRA25°,主要观察LAD中、远段、D开口;正头位:AP+CRA25°,主要观察LAD近、中段,LAD与D分支处;右前斜头位:RAO30°+CRA25°,可充分暴露病变;右前斜足位:RAO30°+CAU25°,主要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OM开口及体部。右冠状动脉分支少,投照体位较简单,常选择2-3个投照体位:
左主干不同血管节段冠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图3):显示“开口节段”,常规体位包括LAO-足位、LAO-头位;显示“体部”,常规体位包括RAO-足位、RAO-头位;显示“远端血管节段”,常规体位包括LAO-足位、RAO-足位。左前斜位:LAO45°可以充分显示右冠状动脉头部、体部,右冠状动脉呈“C”型,主要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PD,是观察右冠状动脉最重要的体位之一;头位:AP+CRA20°右冠状动脉呈“L”型,主要观察RCA远段分支及其开口情况;RAO30°主要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及其主要分支段病变。图3.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左主干前降支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遵循“头位看中远段,足位看近段”规律,不同血管节段的常规体位(图4):显示“近段/开口节段”,常规体位包括AP-足位;显示“中段节段”,常规体位包括AP-头位、RAO-头位;显示“远段节段”,常规体位包括AP-头位、RAO-头位。
图4.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前降支回旋支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主要采用三个足位,左冠优势的大回旋支可采用LAO头位。不同血管节段的常规体位(图5):显示“近段/开口节段”,常规体位包括RAO-足位、LAO-足位;显示“中段节段”,常规体位包括RAO-足位、AP-足位;显示“远段节段”,常规体位包括RAO-足位、LAO-足位。
图5.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选择——回旋支规范操作是安全的保障规范操作是安全的保障,时刻应将患者安全放在第一位;冠脉造影过程中每一个细节被忽视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如超滑导丝进入分支血管引起的纵膈血肿、损伤冠脉;排气不完全引起的气栓;注射过多造影剂引起的房颤;熟悉冠脉解剖结构,掌握规范的造影体位,日后才能自如地调整投照角度,更好地暴露病变。
、延伸阅读心讲座
溶栓流程及不同溶栓药物的使用
心讲座
郑金刚:ACS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
心讲座
郭宁:PCI患者DAPT疗程最新进展
心讲座
药物保守治疗ACS患者的挑战及抗栓策略优化
心讲座
药物保守治疗ACS患者面临的血栓挑战及抗血小板治疗
心讲座
对于高危心梗后患者,延长双抗治疗是必要的吗?
心讲座
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