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例1
黄勇21:32
男性,42岁,胸痛、胸闷2-3月
黄勇21:32
5mm图像吧,2mm层厚的太多
黄勇21:34
延迟
黄勇21:35
给几层平扫2mm薄层
黄勇21:37
平扫31.9,增强后依次为41.6,42.5,44.0
显著强化区平扫33,增强后依次为33,,,
黄勇21:38
是那种,少见的,但有一定规律的病例
冬子21:38
异位嗜铬?
黄勇21:38
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看,我可以继续上第二例
黄勇21:40
异位的嗜铬细胞瘤称为副神经节瘤,应该发生在副神经节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不考虑,一般在后纵隔、主动脉旁、肺动脉旁、心包内等位置
黄勇21:42
chemoreceptortissuealongtheparavertebralareaoraroundtheaorticarch,vagusnerves,andsympatheticnerveswithinthemiddleandsuperiormediastinumandwithintheanteriormediastinumfromthewithintheinteratrialseptum,orwithintheleftatrialwallpericardiumoftheheart,
黄勇21:42
这是AJR上的副神经节瘤的胸部好发位置
黄勇21:44
节细胞瘤好发于神经节,要知道神经节在什么位置,会有助于诊断
黄勇21:46
神经节一般沿着椎体两侧,上下方向排列,所以节细胞瘤常位于椎旁,且长轴与椎体一致。如上图,黄色的梭形的是神经节。
2
病例2
黄勇21:46
好吧,那再看下一例,目前没有命中的
黄勇21:47
女性,47岁,乳腺癌患者,乳腺手术的同时把纵隔肿瘤也切了。
黄勇21:48
乳腺的病理:左)乳腺中级别导管原位癌,乳头未见癌。区域淋巴结状态:“探查哨位淋巴结”(0/2)、“哨位周围组织”为脂肪纤维组织、“纵隔淋巴结”(0/1)。
(左乳钙化灶)腺病、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钙化。
黄勇21:53
肿瘤实性成分,平扫55,增强后65,延迟76
周围低密度区,平扫,增强后两期均为31
黄勇21:54
病理也基本一样
陈宜春头颈医院21:54
是不是异位来源的啊?(比如异位甲状腺肿等)
黄勇21:56
异位甲状腺我有两例完全与甲状腺分离的,一般平扫密度略高。
黄勇21:58
还有一例与两例影像不一样的,还看看,还是先公布答案?
黄勇21:59
第二例是最近的,我们科的医生诊断对了。
黄勇22:00
第一例:(纵隔肿瘤)神经鞘瘤伴广泛出血、坏死及少许钙化
黄勇22:01
第二例:(纵隔肿瘤)神经鞘瘤。
黄勇22:01
神经鞘瘤为什么会在这个位置?其实这两个位置别的肿瘤也不常见。既然是神经鞘瘤,必然发生于神经鞘,而前中纵隔的神经鞘瘤,最常见的发生于迷走神经,其次是喉返神经、膈神经等。
黄勇22:06
而这两个病灶,恰恰位于双侧迷走神经的走行区域
夏威夷的风22:05
神经鞘瘤钙化罕见啊
话雪22:06
常见的
夏威夷的风22:06
在腹部群读片都说神经鞘瘤钙化少见
夏威夷的风22:06
我找找资料看
黄勇22:07
我现在的一篇文献钙化为10%
但绝对不少见,同意张老师的意见
黄勇22:09
这段写神经纤维瘤的钙化要更高,这是今年AJR上最新的综述,节细胞瘤为20%。
夏威夷的风22:09
纠正了我错误的思路以前一直以为神经鞘瘤钙化罕见,看到钙化神经鞘瘤就不敢考虑
车轮22:12
其实我也一直认为神经鞘瘤钙化少见。
黄勇22:12
左侧的的迷走神经在左侧颈总动脉与左侧锁骨下动脉之间下行,向下走行于主动脉弓的前方,自左肺门下方行至食管前面分成很多分支,形成肺丛和食管前丛;右侧迷走神经越过右侧锁骨下动脉前方,沿着气管右侧下行,经右肺门后方达到食管的后面,分支形成右侧肺丛和食管后丛。
黄勇22:15
而这两个病变,恰恰位于迷走神经的走行区,而钙化和强化方式符合典型的神经鞘瘤。
黄勇22:16
所以,我们做出了神经鞘瘤的诊断(第2例)
黄勇22:17
我们还见过位于左侧气管食管沟的病例,手术证实是喉返神经的神经纤维瘤
黄勇22:18
这样,大家对这两个病例的诊断明确了吧,对于影像,尤其是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解剖很重要
3
病例3
黄勇22:24
患者男,45岁。于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憋气,活动时加重,无发热,无痰中带血,症状进行性加重。体检:神志清,精神欠佳,平卧困难,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左胸廓饱满,左肺呼吸动度减弱,左前胸叩浊音,左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遥远,肝脾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14.28×/L,肝功示白蛋白31.79g/L,r-谷氨酰转酞酶69u/L。
黄勇22:25
手术所见:前纵隔肿块26cm×20cm×18cm大小,包膜不完整,上至颈根部,下达心包,向两侧胸腔延伸生长,浸润左头臂静脉、左锁骨下动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左)、主动脉弓及心包壁层之左半部,左肺门前方亦有片状浸润。病理所见:灰红色不规则肿块,大小24cm×22cm×10cm,切面灰黄灰红色,质稍细,粘滑感,部分区域质韧,灰白色,无包膜。镜下见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部分细胞呈上皮样,部分细胞呈长梭形,排列成旋涡状,肿瘤内可见软骨分化。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CD99(+),bcl-2(+),细胞角蛋白(CK)8/18上皮(+),S-蛋白(-),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神经纤维细丝蛋白(NF)(-),上皮膜抗原(EM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34(-),结蛋白(desmin)(-)。病理诊断: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伴软骨肉瘤样分化和腺上皮分化,侵犯心包壁。
4
病例4
黄勇22:26
再来1例文献上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黄勇22:27
和我们的位置是否一样?
黄勇22:27
所以说,在这个位置诊断为神经鞘瘤是必然,不是偶然。
5
经典评论
黄勇22:28
纵隔内神经源性肿瘤90%发生于后纵隔。偶尔,神经鞘瘤可起源自迷走神经,此时肿瘤可位于前或中纵隔。而位于前或中纵隔的神经鞘源性肿瘤恶性率较高,约占38%,即恶性神经鞘瘤(它是指神经鞘瘤中具有梭形细胞肉瘤成分)。恶性神经鞘瘤可开始即为恶性,或由良性恶变,但后一种情况罕见。恶性神经鞘瘤约占神经源性肿瘤的13-20%。而CT上:肿瘤常较大,直径超过5cm;边缘可清楚或模糊浸润;密度尚不均匀,中心可见低密度区(为出血及坏死区)。增强后肿瘤的实性部分常为轻度至中度强化。——均为不典型表现。
黄勇22:29
这是我当时在丁香园上发布的第三个病例的时候,一位战友的发言,很经典。
黄勇22:29
第3例大的病变,也是考虑起源于迷走神经
李伟曈22:28
这个位置确实少见,但影像改变应该有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学习了。
6
病例5
黄勇22:30
38岁,心包内,富血供,考虑什么?文献上的
黄勇22:32
心包内富血供的病变,首先考虑起源于副神经节,因此,首先考虑副神经节瘤。
黄勇22:32
当然,后纵隔也不少见
7
病例6
黄勇22:32
再来看一个,文献上的图
黄勇22:33
男性,22岁,纵隔多发神经纤维瘤。
黄勇22:33
右侧的是起源于右侧迷走神经。
黄勇22:33
左侧的很显然,位于左侧迷走神经的走行区。
黄勇22:34
对于神经源性肿瘤而言,知道神经的走行,神经节和副神经节的位置,会有助于诊断。
王兆宇22:35
神经纤维瘤边缘与神经鞘瘤有无不同,请教
黄勇22:36
我不是太了解,现在一般称为神经鞘瘤是一大类,包括许旺细胞瘤(原来的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是不是这么回事?
黄勇22:38
在我的印象中,鞘瘤在病理上包括A区和B区,AntoniA区富含细胞,密度较高,AntoniB区含有较多粘液成分,密度较低。
黄勇22:40
我看过WHO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分类,现在的WHO两者都归属于神经鞘起源的肿瘤,神经纤维瘤中的低密度区,一般认为病理上是退变的结果
黄勇22:42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有更权威的声音,可以让大家学习一下
8
病例7
黄勇22:45
这是我们一例神经纤维瘤病的病例,左侧气管食管沟是起源于左侧喉返神经的神经纤维瘤,可惜图像不是太全
王兆宇22:48
腋下是什么?
黄勇22:46
神经纤维瘤,王老师
黄勇22:48
最后一副图,肝门区也有,神经纤维瘤病。
王兆宇22:48
多发,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黄勇22:49
嗯!
王兆宇22:51
神经鞘瘤基本都是类圆形或椭圆形的。神经纤维瘤形态有所不同。
Forever22:51
神经鞘瘤无处不在啊
9
经验分享
黄勇22:55
发生于前中纵隔的神经源性肿瘤虽然只占10%,但恶性发生率远远高于后纵隔,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不仅要提示来源,还有判断大体的良恶性
黄勇22:56
神经源性肿瘤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解剖,例如神经鞘瘤最常见的位置是脊神经刚出椎间孔的位置,并沿着肋间神经分布。所以神经鞘瘤,一般横径大,上下径小,而神经节沿着椎旁上下方向分布,所以,节细胞瘤常表现为上下径长
王兆宇22:58
是的,解剖决定好发部位。
黄勇22:58
我找两个图
黄勇22:59
很幸运,找到了一例鞘瘤,和我的位置一样
黄勇23:00
这个位置不是偶然的
黄勇23:01
节细胞瘤
黄勇23:01
神经鞘瘤
黄勇23:02
节细胞瘤
黄勇23:03
这是一个节细胞瘤和鞘瘤的比较,横行的是鞘瘤
黄勇23:04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整理者听雨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的影响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