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在临床中应用的不断发展,对其探索也越来也细化而深入,多项研究相继公布。4月7日,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现场,医院葛均波院士作了题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年进展回顾”精彩报告。
一、中危患者,获强证据
ACC年会上公布的PARTNER2A试验显示,外科手术风险中危患者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不劣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
研究纳入例外科手术中危、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检查将其分为经股动脉(76.3%)或经胸腔入路组(23.7%),然后每组再随机分组进行TAVR(使用SapienXT瓣膜)或SAVR治疗。研究终点为死亡或致残性卒中发生率。
本试验的主要结论:中危患者中TAVR的效果不劣于外科手术,在经股动脉入路亚组中,TAVR甚至优于外科手术组。TAVR组患者的主动脉瓣面积更大,急性肾损伤、严重出血及新发房颤发生率更低,而外科治疗组的严重血管并发症及主动脉瓣周反流发生率更低。
最近,将PARTNER2A试验与S3i试验进行了对比。S3i研究中,共入选例外科手术中危的患者;而PARTNER2A试验中,纳入了例TAVR者(使用SAPIENXT瓣膜)和例SAVR者。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显示,TAVR组(S3i+PARTNER2A)的主要复合终点(死亡+卒中+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低于SAVR者(PARTNER2A)。研究认为,对于外科手术中危患者,TAVR或优于SAVR。
ACC瓣膜管理指南将中危患者列为TAVRIIA类适应证。年2月,美国FDA批准首个TAVR用于治疗低风险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PARTNER-III)启动。
二、合理选择入路途径
TAVR目前各种入路途径的缺点:
经股动脉途径:某些患者股动脉偏细或有严重狭窄、扭曲无法送入18F-引导鞘管,而重度肥胖患者股动脉的穿刺、分离以及鞘管送入都存在困难。
经心尖途径:伤口相对较大,且对心脏存在损伤,研究还显示经心尖途径生存率低于经股动脉途径。
锁骨下动脉途径:虽然理论上较颈动脉途径安全,不用担心脑部并发症,但有时锁骨下动脉走行扭曲,不利于输送鞘管的送入;某些肥胖患者不易分离到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途径:伤口较大,出血较难处理,对升主动脉长度有要求,并且对既往有搭桥者可能损伤桥血管。
经颈动脉途径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难以实施时的备选方案。
AraiT等分析了例经股动脉、例经升主动脉及42例经心尖施行TAVR的患者数据,发现经股动脉途径患者30天死亡率有低于经升主动脉患者的趋势(5%vs.9%;P=0.),而经升主动脉途径与经心尖途径患者的30天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9%vs.14%;P=0.)。该研究认为,对于经股动脉途径不可行的患者,经升主动脉途径可作为经心尖途径的替代途径。BiancariF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对对外科手术风险接近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显示,经股动脉途径TAVR的短期及长期生存率均高于经心尖途径。
CiucaC研究显示,经心尖途径(N=)与经锁骨下动脉途径(N=60)相比,围手术期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8.4%vs.1.7%,P=0.06),虽然两组的1年及2年死亡率无差异。
英国的TAVR注册研究(N=)对各种TAVR入路途径也进行了比较,主要终点为2年生存率。结果发现,经锁骨下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2年生存率无差异;而经心尖途径及经主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2年生存率均较低。
我们中心的经验:研究纳入9例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患者因股动脉入路不良,颈动脉解剖合适而选择颈动脉途径TAVR。所有患者均经左颈动脉入路。1例患者术中瓣膜脱落,转外科手术,余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完成30天随访,出院后未发生不良事件。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为0分。8例成功TAVR患者30天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无反流,平均压差18.1±4.9mmHg,4例轻度瓣周漏,无中度以上瓣周漏。NYHA分级由术前2.8±0.8降至1.5±0.5(P<0.01),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55.9±13.1%升高为60.4±10.0%(P=0.03)。本研究提示,经颈动脉TAVR对我国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综上,各种途径,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解剖及病情选择路径。生存率方面,经锁骨下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接近;经升主动脉途径与经心尖途径接近,但低于前面两种途径。应首选股动脉或锁骨下动脉途径,次选经心尖或升主动脉途径。此外,经颈动脉途径可能成为TAVR新途径,经下腔静脉-主动脉途径也可能是较好的手术入路。
三、极简式TAVR
TAVR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安全。许多中心手术死亡率低于1%。那么,我们是否能像行PCI那样实施TAVR,于是极简式TAVR的概念于年被BabaliarosV等提出。
BabaliarosV研究共纳入例患者,70例患者实施极简式的TAVR,70例患者实施传统TAVR。极简式组手术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费用大大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30天死亡率、脑卒中以及中期随访的死亡率无差异。JabbarA研究证实,局麻下TAVR的安全性不劣于全麻,且能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相关费用,为极简式TAVR可行性提供了证据。大型注册研究AQUA研究纳入台TAVR手术,分析有无外科医生在场(on-site)对手术结局的影响。该研究证实,无外科医师在场的TAVR是安全可行的,为极简式的TAVR提供了有力证据。
目前,极简式TAVR由于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心所接受。
四、瓣膜退化,引发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患有白癜风要如何治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