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无缝合主动脉瓣置换(suturelessaorticvalvereplacement,SU-AVR)是一种新颖的手术方式,能缩短体外循环和阻断时间,从而可能会有利于实施微创方式。有关其安全性、有效性、血流动力学特点和可能的并发症等方面的证据主要来源于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和少数比较性文献。
方法:联络微创主动脉瓣外科和大样本SU-AVR中心用来组织一个全球性合作联盟专注于研究无缝合瓣膜,成立研究指导委员会来指导研究,并为批准的SU-AVR中心提供注册证据的任务提供支持。
结果:在研究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国际心脏瓣膜外科研究专业组(TheInternationalValvularSurgeryStudyGroup,IVSSG),它是由来自全球27个大中心的36位心脏瓣膜外科专家组成。目前进行中的IVSSG无缝合项目包括回顾性和前瞻性两个阶段的无缝合主动脉瓣置换国际注册研究(SU-AVRInternationalRegistry,SU-AVR-IR)。
结论:由IVSSG无缝合项目收集来的全球性数据将会为SU-AVR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血流动力学结果提供必需的有力的临床证据。
关键词:无缝合;主动脉瓣置换(AVR);协作性研究;回顾性注册;前瞻性注册;快速释放;国际心脏瓣膜外科研究专业组(IVSSG)
EusanioMD等作者团队信息:请见文末
doi:10./j.issn.-X..02.05
前言和论据
主动脉瓣狭窄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在老年人中总发病率为12.4%[1],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预后较差,一年死亡率为30%-50%[2,3]。无论是用机械瓣还是生物瓣,经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已被充分证实是安全的和远期有效,因此目前作为主动脉瓣狭窄治疗的“金标准”[4]。
尽管传统主动脉瓣置换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效果显著,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已经演变成更加微创和不断扩大手术指证而对存在多种合并症和高手术风险的老年患者实施。微创主动脉瓣置换(minimallyinvasiveaorticvalvereplacement,MI-AVR)首先被引入[5],但与胸骨正中切开术相比较,却是逐渐被认可为一种创伤更小的替代方法[6-9]。然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由于技术上的挑战以及相对于传统手术缺少数据证实其坚实的生存获益和减少主要术后并发症,因此尚未被普遍接受。
调查发现,有30%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被认为无法手术而未被转院[10],从而促使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发展。与标准的药物治疗相比,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implantation,TAVI)可使无法手术的患者三年随访死亡率绝对值降低26.8%[3,11],显现出对高危手术风险具有潜在价值[12]。尽管TAVI在欧洲和北美开展与增长一直备受怎么才能让白斑停止发展怎么能确诊白癜风
当前时间: